TY - JOUR AU - Mal-Soon Choi TI - 從民族到個人 - 關於1950年代冷戰臺灣的文學風景 JO - 중앙사론 PY - 2013 VL - null IS - 38 PB - Institute for Historical Studies at Chung-Ang University SP - 339 EP - 365 SN - 1229-3652 AB - 本文主要目的在於觀照1950年代台灣反共文學的全貌。在台灣,1950年代被稱為反共文學的時代。所謂反共文學卽是指在反共文藝體制下所形成的文學,其具體內容為批判共産主義體制、鼓吹戰鬥意識,以及强調民族精神,並在此反共基礎上建立的所謂自由國家的文學指向。不過,從1950年代文壇和文學進展的狀況來看,具有這些內容的反共文學,主要集中在國民政府撤退來台之後的前面幾年。因此,一般文學史普遍認為1950年代中期以後出現的自由主義和現代主義傾向,為一種全新到來的文學,以與反共內容區別。不過,本文針對這些文學傾向的形成背景和過程進行考察,發現它受到二戰後美國的冷戰策略–文化外交政策的強烈影響。其過程主要是透過美國的對外新聞處所進行的出版社的設立、雜誌的發行、文藝作品的徵稿、藝文活動的擧辦、留學機會的提供等路徑,以及文學上翻譯與傳播美國和西方文學、接受個人和創作自由的槪念、强調心理主義和內面眞實的優越性等方式來達成。在美國如此的文化宣傳和外交活動中,也有不少反共陣營文人參與其中,因而逐漸促使反共文學在質的方面發生變化。美新處的這些活動,可以說是一種用文化力量對抗世界共産主義勢力的冷戰策略,它對外傳播反共、自由、民主、進步、現代等美國價値的優越性,以確保該地區美國影響力的維持,並强化該地區對美國的文化依賴。據本文考察,主導反共文學變化的主要人物,都是專攻西方文學的學者以及他們所培養的學生,而他們可說就是証明美國施展對外文化策略影響的一個很好例子。本文據此分析研究後,認為可將這些在美國文化外交思維之下發展的文學傾向,與文藝體制下所形成的反共文學,視為世界冷戰下的文學風景,因為無論是反共戰鬥文藝,或指向自由和個人價値的現代文學,同樣都是在冷戰意識下反共邏輯的影響之下形成。只不過前者是在國民黨政府針對中國共産黨提出反共政策和文藝路線下的産物,而後者則是在世界冷戰體制下美國對共産陣營所進行的文化政策和自由路線的産物。本文係依著民族敍事到個人敍事的移行過程,來進行說明1950年代反共文學的內容及其變化面貌。 KW - DO - UR - 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