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Home

A Study on Metaphor of Laozi’s Daodejing

Ahn, Hei-jin 1

1단국대학교

Accredited

ABSTRACT

≪老子≫中運用了極其豐富的比喻,這一特征在儒家文獻中是很少見的。尤其是與≪論語≫相比,≪老子≫中運用的比喻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內容上非常突出。這是老子爲了闡述他所主張的“道”所做的努力,也是以“道”爲基礎,對政治社會的秩序和君主的統治所作的闡釋。爲了達到這一目的,老子沒有拘泥於一般的論理,而是采用了非常直觀的寫作方法對其要闡述的道理進行了詮釋。所謂的“直觀”,就是擺脫固有觀念的桎梏,用更深刻的省察和純淨的靈魂去看待事物的視角。老子運用恰到好處的比喻將“道”的重點一語道破:老子主張“道”是自然的規律,同時也是人類社會的秩序,還是維持這一秩序的力量。這種力量就是人類社會中帝王的勢力。正因爲如此,後世也將≪老子≫闡述的道理稱爲“帝王學”。爲了闡述自己主張的“道”,老子將自然界的規律歸結爲“無爲”,指出治理國家要順應自然。他用溪穀強調“虛空”、“居下”以及“天下母”的重要性,用水來強調柔軟的重要性,用“赤子”來比喻精神上的純淨。老子不僅使用了直喻的手法,還運用了各種隱喻和代喻。在≪老子≫中,直喻、隱喻和代喻幾乎可見於全書的各個章節,但還有個重要的特征就是,大部分的比喻並不是只有一個,往往會連續出現2到9個比喻,這種“博喻”的手法也是很獨特並且明確的。不僅如此,用作比喻的形象也很明確、獨特。作爲一種輔助手段,與水、穀有關的事物在比喻中占據了相當大的比重。譬如:“川”、“江”、 “海”、“水”等與水有關的事物共出現過10次,“穀”出現過10次,“樸”出現過6次。這些代表“自然”、“居下”、“柔弱”、“虛空”和“謙遜”的事物在老子的比喻中被運用得恰到好處。這也正是≪老子≫一書中文學性比喻的特征。≪老子≫中的比喻之所以受到關注,是因爲老子所主張的觀點並不是通過說理來闡述的,而是通過比喻更直觀地展現出來。在≪老子≫中出現的句子,沒有一處有論理的痕跡,甚至與其相反的內容要更多。這樣沒有任何說理痕跡的章節能夠在幾千年來得到人們的認同,正是因爲他運用了純粹的比喻手法。直觀的思維讓人們可以擺脫固有觀念的束縛,更快更直接地對事物作出判斷。例如,陳鼓應就指出,“玄同”正是人們從自我的桎梏中解脫出來,萬物歸一的境界。這也是≪莊子≫中的“得魚而忘荃”的另一種詮釋。超越表象去體驗本質的思維方式是東方悠久的傳統,這在≪老子≫中通過豐富的比喻而體現出來。法國現代哲學家雅克ㆍ馬利坦把這種“直接認知”稱爲“創造性的直觀”。老子所說的“滌除玄覽”就是這種直觀比喻的典型。老子看到的是正在走向衰落的周王室,他看著這樣的國家,希望提出一些治理的對策。如果說“玄覽”和“洞察”是直觀的思維,那麼老子就是想要通過“玄覽”爲君主揭示洞察的“道”,以及以其爲基礎的社會、人類的“道”的本質。從這一點來看,老子的比喻揭示了如何將“道”運用到治國大業、反映到個人生活中去的道理。由此可見,老子的比喻不愧是一種傑出的文學機制。

Citation status

* References for papers published after 2023 are currently being bu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