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Home

The Influence of the Music and Instruments of the Central Asia upon Tang Poetry

이해원 1

1고려대학교

Accredited

ABSTRACT

在唐朝三個世紀(618-907)的統治中, 音樂文化獲得輝煌的成就。 唐朝統治者的民族血緣關係和他門偏愛西域音樂, 就西域樂器和樂曲都傳入到中原。 唐玄宗本人就是音樂家, 他對管絃樂器都很精通, 尤其愛好擊羯鼓, 同時他還能自己作曲。 自從天寶末年胡人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以後, 胡人服飾和胡食在長安和洛陽到處都是, 婦女學胡人裝束象胡婦, 樂工學胡人歌唱奏胡人的音樂。七絃琴是漢族的古老樂器, 但是在唐代人們都沒欣賞而日趨沒落。 胡笳、 琵琶、 箜篌、 笛、篳篥和羯鼓就是自從西域傳來的外國樂器的。 東漢末蔡琰根據胸奴的胡笳聲音創作了琴曲<胡笳十八拍>。 到了唐代, 李頎在<聽董大彈胡笳弄兼寄語房給事>詩里描寫了彈琴的大家董庭蘭的藝能感動鬼神。 晩唐詩人戎昱聽到了另外彈琴演奏家杜陵所演奏的<胡笳歌>以後, 就創作了<聽杜山人彈胡笳歌>。唐德宗初年, 西域康國人康昆侖在宮中供奉樂師, 他演奏琵琶的技藝極爲高妙, 當時被譽爲‘天下第一手’。 曲項琵琶和五絃琵琶是在漢代從西域傳來到中原的樂器。 元稹在<五絃彈>詩里讚美趙璧的五絃琵琶技藝寫起, 歸結到朝廷應尋求賢才以治理天下。 白居易在他的名作<琵琶行>中, 用曹善才的評價作爲琵琶技藝高低的準則, 說明曹善才在唐代音樂系的地位。唐憲宗元和年間(806-820), 當時的音樂世家曹家, 祖父曹保, 曹保的兒子曹善才, 孫子曹綱,都是著名的琵琶演奏家。西漢武帝時, 開闢了西南的海路, 通向現代的越南緬甸和印度。 沿着這條海路, 箜篌進入了中國的。 大約在德宗至憲宗時, 長安有一位宮廷樂師李凭, 以擅長彈箜篌著名。 唐代名詩人顧況、 楊巨源和李賀, 都曾先後寫詩讚美他的技藝。 顧況的<李供奉彈箜篌歌>, 楊巨源的<聽李凭彈箜篌>和李賀的<李凭箜篌引>以外, 還有張祜也寫了一首彈奏箜篌七絶, 被人認爲是至少可與李賀詩比美的佳作。在唐代, 笛子是人們喜歡的樂器之一。 在春秋戰國時代的古代樂器中, 雖有竪吹的簫, 却不見有橫吹的笛。 直至秦漢時代, 樂曲中出現了<橫吹曲>, 樂器中也出現了橫吹, 卽笛。 它有西域傳入, 出自羌族中, 因此又稱羌笛。 唐詩中常稱笛爲羌笛。 李白在皖南宣城聽見胡人吹笛, 就寫了<觀胡人吹笛>詩。 在元稹寫的長詩<連昌宮詞>中, 提到一位善吹笛的李謨。 李謨任供奉樂師後, 因爲技藝超群, 在唐玄宗開元年間被譽爲‘天下第一笛手’。 德宗貞元初年, 詩人韋應物從長安外放和州(今安徽和縣)刺史。 他在途中碰到李謨的外孫許運封。 韋應物原來是精通音樂的行家。 笛的曲調主要是悲凉、 思念的<凉州曲>、 <梅花落>、 <楊柳折>、 <關山月>等, 因此, 描寫吹笛的唐詩, 大多反映了這類情調和意境。 例如王昌齡<從軍行>、 王之渙<凉州詞>等等邊塞詩。 在敦煌壁畵和龜玆壁畵的奏樂圖中, 經常可以見到樂伎吹奏笛子的圖畵。篳篥是古龜玆國所創造的吹奏樂器, 最初全部用蘆葦制作, 古詩中多次提到過的胡笳、 蘆管。 篳篥是龜玆語的音譯。 盛唐時的詩人李頎, 寫有一首七言長詩<聽安萬善吹篳篥歌>, 詩中敍述了篳篥的來歷及其音調的美妙多變。 詩題中的安萬善, 是西域安國的音樂家, 以善吹篳篥著稱。 玄宗的弟弟邠王李承寧, 善吹小管(篳篥的一種)。 當時有位名歌女念奴, 常在宮內演唱, 邠王伴奏。 玄宗開元年間, 每逢節日, 常擧行與民同樂的大宴。 這是玄宗常叫高力士, 讓念奴唱歌, 而讓邠王吹小管伴奏。唐代時, 打擊樂器最著名的, 要算是羯鼓。 羯鼓原來是西域的樂器。 在東晉時傳入中原,因爲它是從戎羯之地傳來, 故稱羯鼓。 精通音樂的天子玄宗, 他對羯鼓有特殊的偏愛, 曾說過羯鼓是八音之領袖。 關于羯鼓聲音的特徵, 在李商隱的<龍池>詩中有所描寫。 玄宗的供奉樂師黃幡綽, 亦精通羯鼓。

Citation status

* References for papers published after 2023 are currently being bu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