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Home

A Study on "Twenty Poetry Imitated from Hanshan-Shide" by Wang Anshi

  • The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 2010, (17), pp.271-297
  • DOI : 10.18212/cccs.2010..17.012
  • Publisher : The Society For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 Research Area : Humanities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Chinese Literature > Chinese Culture

이선희 1

1배재대학교

Candidate

ABSTRACT

王安石作《擬寒山拾得詩20首》的時期, 据《奇吳氏女子》里的內容推算, 大槪推定在他逝去前三年左右. 專爲傳送給他的子女而寫. 王也表示其寫作動機爲“覺汝耳目熒”, 所謂‘耳目熒’是指精神上的啓發. 就當時情況而言, 王安石辞掉宰相隱居金寧已過七年, 原來他强力執行的改革措施日益後退, 對他的批判亦日益增多, 受到精神上的打擊, 頗爲失意. 正處於無法打開困境之際. 所以《擬詩20首》被稱爲王安石晩年的代表作品. 看《擬詩20首》之內容, 因以佛敎思想爲主, 而通常被評爲佛敎詩. 王安石確實在晩年深醉佛敎, 以此試圖解消精神上的苦境. 細析整個20首, 也露出他的悔恨和憂鬱, 明確表示對世事及人事的立場, 同時積極尋找解脱方法. 所以称《擬詩20首》專爲佛敎詩, 只不過屬於片面的評價. 在形式方面, 王安石設定10個主題, 每一個主題寫成1-3首詩, 但因不見一脈貫通全詩的主題, 而似乎非連作詩. 20首的構成, 有以主題爲中心的詩群, 也有詩語或素材爲中心的詩群, 不论如何, 20首都互爲相當緊密的連繫. 比照《擬詩20首》與寒山拾得之詩, 無法發現直接模擬的痕迹. 但考王安石爲何稱之‘擬詩’, 就繼承寒山詩的文學傳統. 像寒山詩, 王安石也要向外告知他內心的眞情, 又以詩勸戒, 致於啓發子女. 那么, 所謂內心的眞情而言, 基於佛敎思想, 要放棄一切的怨恨和慾望, 並企圖重新設計與世人的關係, 且重新摸索與現實的和諧, 以備即將來臨的輪回. 種種的迹象顯示, 《擬詩20首》可稱之爲一位老政客吐露人生心懷的告白文, 不應歸屬於宗敎詩領域.

Citation status

* References for papers published after 2023 are currently being bu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