본문 바로가기
  • Home

李漁의 戱劇敎育論 --<<閑情偶寄>>를 中心으로--

  • The Journal of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 2012, (20), pp.175-194
  • DOI : 10.18212/cccs.2012..20.008
  • Publisher : The Society For Chinese Cultural Studies
  • Research Area : Humanities >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 Chinese Literature > Chinese Culture

Park sung hun 1

1숙명여자대학교

Candidate

ABSTRACT

該文根據李漁的<<閑情偶寄>>內有關戱劇的敎育效用理論與他的戱曲編寫理論上的plot和情節問題進行硏究了。我從戱劇的敎育效用性, 戱劇plot與戱劇敎育, 戱劇敎育與情節選擇和運用的三個部分探討了李漁的戱劇敎育論。近40年一生從事戱劇創作的李漁, 他認識到戱劇的敎育功能。 他論及戱劇定義時, 一般都認識他只强調舞臺性和娛樂性。 但他還是强調戱劇的敎育功用。 他認爲戱劇是昔人以代木鐸。 他認識到戱劇藝術對政治, 經濟有一定的能動作用。 但他批判道學戱劇, 直接宣揚忠孝節義。他認爲戱劇是感動人心從而喚起人們對美好和善良的向往。戱劇是舞臺藝術, 它所面對的是來劇場娛樂的觀衆而不是專門來聽講道學的, 所以貼近觀衆的審美心理滿足娛樂的需要, 才能感動人心, 到達宣敎的目的。這必然聯關到戱劇的結構和情節問題。爲了取得戱劇的敎育功能, 李漁主張戱劇結構的明確和文章的平易性, 及應敍述人情物理。李漁指出“勿使有道學氣”就要“無一語一字不帶機趣而行”。他都認爲, 卽使是“花前月下”的愛情題材的戱劇, 其曲辭也不應一味脂粉, 不應媚俗。 而卽使是“忠孝節義”, 敎化人心的題材, 也不應一味說敎。 只有滿足了廣大戱劇觀衆的欣賞趣味, 審美心理, 才是他所追求和積極唱導的戱劇藝術的敎育作用。 他主張戱劇創作應是“藥人壽世之方, 救苦弭災之具也”. 他提出了“寓敎於樂”的戱劇敎育觀。

Citation status

* References for papers published after 2023 are currently being bui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