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章句≫中所提到的<古本大學>之誤字闕文問題,本文試圖從 ≪大學≫文本本身的邏輯關係和語法結構層面, 考察其妥當與否,內容整理如下:一、朱熹所謂誤字的‘親’‘身’兩字並非誤字, 原文邏輯合理. 朱熹之當作‘新’和‘心’字說缺乏客觀性依據。幷且‘大學之道’的本義是在春秋戰國時代的混亂狀態中、爲了實現儒家所提倡的理想世界--大同社會而提出的‘天下平’的觀點,從“三大綱領是在表明同一階段的實踐過程”的論旨來看,≪大學章句≫的‘新民’說更缺乏說服力。二、以‘身’字爲‘心’字的錯誤觀點, 筆者認爲是由於其將‘身’字詞義縮小而造成的。朱熹之所謂“心者,身之所主也”的解釋,從≪大學≫中所見的‘格物,致知, 誠意, 正心,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的八個條目以及‘身、心、體’三個單詞的嚴格區別使用的情況來考察,這種觀點甚是錯誤。‘身’幷非‘心’之所動的對象, 而是‘心’的上位槪念。因此‘身有’的‘身’字本身并沒有錯誤。三、朱熹懷疑有闕文誤字的“彼为善之”上下文,是語法合理的句子。句法結構也沒有錯誤, 邏輯關係也較爲通順. 其關於“彼为善之”之上下文有闕文誤字的懷疑殊無必要。<古本大學>一書固有其理,能够充分表達出其主旨與哲學。朱熹≪大學章句≫中關於闕文誤字的判斷, 缺乏客觀性依據。只依照自己的看法,認定經傳有錯簡, 而任意更改其內容編次。實屬臆斷。對於經典的解讀,隨著文體本身的走向以及各家的觀點的不同。解釋難免眾說紛紜,雖然我們主張任何見解都有其可能性,但是我們認爲不能輕易更改甚至損壞原典上的文字。相反我們應該對於原典的固有價値給予充分認定。從這點來看,≪大學章句≫中的“誤字闕文”說受到後代的質疑也就不是偶然的了。本文試圖就≪大學≫的文本解讀提供一些更有客觀性的認識,幷期待學界在關注≪大學章句≫的同時, 對<古本大學>也應給予相應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