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形象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 從來就不是一種孤立的現象, 而是一種社會歷史現象. 任何時代的文學, 都必然要打上時代和階層的烙印. 因此, 西漢文學必然也會與當時在社會意識形態中占統治地位的經學思想有着極其密切的關係.
作爲解釋, 闡述和硏究儒學經傳爲主要內容的經學, 是爲適應封建統治階層的需要, 隨着中國古代社會經濟, 政治和文化的發展而産生的, 幷伴隨着中國封建社會連綿不絶, 長達二千餘年之久.可以說, 經學思想一直是中國古代社會的統治思想. 因此, 要硏究封建時代中國文化的任何一方面, 都離不開對經學的硏究. 然而, 縱觀中國歷史, 經學思想在中國古代政治, 經濟, 文化思想中眞正確立其統治地位, 經學思想對社會生活各個方面的干預最爲直接, 經學思想最近純正的時代, 則莫過于西漢.
西漢經學思想對致經歷了逐步發展, 確立正統地位, 臻于極盛這樣三個階段. 因而, 其對文學的影響, 也經歷了一個由不太明顯, 逐漸趨向明朗, 最終形成了經學家卽文學家的發展歷程.
在先秦曾顯得輝煌燦爛的詩歌, 在西漢則大大地沈寂了. 漢樂府民歌無論是典籍記載的, 還是經由其他方式流傳下來的, 能確認爲西漢作品的也非常少. 給西漢在文學史上以地位的, 是漢文和漢賦. 這就是西漢文學的主要類型. 而這兩種類型具有一凱共同的特質, 便是氣勢的雄渾與結構的宏大. 西漢文學這種類型和特質的形成, 原因當然是多方面的, 而經學的影響, 無疑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
經學是西漢封建統治階層的意識形態, 是西漢政治, 經濟, 文化的理論基礎. 因而它對西漢文學的各個方面, 都有着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無論是西漢文學的外在形式, 還是西漢文學的內在精神, 無不顯示着西漢經學思想的滲透與滋養. 因此, 我們在對西漢文學的硏究過程中, 決不能忽略西漢經學的因素. 在這種意義上, 我們可以說, 只有掲示二者的內在聯系, 才能眞正把握漢代文學的本質.